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一年来,市工商局以改革为契机,着力打造便利化改革平台,大力培育民营经营主体,发展动力进一步提高,市场主体数量大幅提升,有力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。对此,我局对改革一年来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呈现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。 一、改革以来企业设立情况 去年3月1日至今年2月份,全市新登记私营企业9833户,从业人员95899人,注册资本(金)326699.88万元,分别比同期增长175.51%、160.96%和238.2%,户数、从业人员和注册资本(金)均实现大幅增长。 一是私营企业占企业总量比重稳步上升。截至2月底,全市各类私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户数的88%,注册资本占全市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66.39%,私营企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,反映出全市私营经济旺盛的发展活力,民营投资意愿更加踊跃。 二是从企业类型看,私营企业仍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组成形式。实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,有限责任公司是大部分投资者的主要选择。目前,我市共有有限责任公司28692户,从业人员382418人,注册资本19509778.15万元,分别占私营企业总量的88.51%、90.69%、97.61%,说明改革以来公司设立门槛降低,鼓励了创业升级。 三是从产业布局看,第一、三产业户数增加较快。去年3月至今年2月,新登记私营企业中从事第一、二、三产业户数分别为:7725户、17750户、130674户,分别比同期增长40%、26%、37%。 二、特点分析 (一)民营资本投资创业热情高涨。去年3月1日起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》和国务院批准的《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》围绕公司设立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,还权于市场、还权于市场主体,一定程度上重新界定了政府与社会、政府与企业的权利边界。改革举措进一步放松了准入条件的管制,创业成本大幅度降低,能够有效激发投资热情,鼓励创业、带动就业。截至2015年2月,全市累计实有私营企业36834户,注册资本(金) 27989669 万元,同比分别增长32.69%、26.48%。实有个体工商户114433户,资金数额614980万元,同比分别增长36.91%、46.62%,个体工商户超过十一万户。表明市场主体规模扩大,投资者信心增强。 (二)市场主体规模和辐射影响力仍然较低。综观全市整体情况,经营主体绝大部分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,其中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73.28%,多以个人或家庭经营为主,经营规模普遍较小。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取得了较好较快发展,促进了农民增收,但组织社会化程度不高,总体上还是处于发展阶段,存在着合作社层次较低、规模偏小、发展不平衡等问题。绝大多数主体经营模式单一,产业化水平低,市场竞争力差,受市场环境影响大,经济效益不稳定,没有融入产业链条。 (三)第三产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。从产业和行业发展情况来看,第三产业户数增速较快,在全市市场主体占比中比重不断提升,但仍相对较低,且内部结构不够合理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、住宿餐饮业三者占全市第三产业总数的比重超过一半,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中仍占主体地位。第三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传统产业的局面没有大的改变,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、金融业、房地产业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、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。 三、政策建议 (一)登记注册再便利,优化审批环境。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提高区域发展第一竞争力,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,消除一切妨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、体制弊端和不适时宜的做法,努力创建优质高效的政务和服务环境、宽松透明的市场和企业经营环境、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。促进机关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,完善重大产业项目、重点企业服务的“绿色通道”;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、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的违法行为,在市场准入、享受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等方面,为个体私营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平安经营的发展环境。同时,应当注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规律性,不能盲目以数量为发展目标,要坚持量质并举的原则,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。 (二)行业结构再优化,推进转型升级。我市个体私营经济行业结构不够优化,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,并且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、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。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,所占比重过小。个体私营经济行业结构落后且不合理,有待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。应当尽快提升新兴行业在个体私营经济主体行业中的比重,使我市个体私营经济行业结构得以合理优化,和谐发展。 (三)经营模式再创新,激发发展活力。因地制宜,把以农业种植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型成加工、服务三产合一的经营模式,发展高效农业。开发拓宽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工艺,提高利润空间。大力开发如“采摘”“包种”“寄养”等多种“农家乐”形式,形成“娱乐-餐饮-度假-购买”一体化的城郊旅游服务模式。巩固提高农业企业产业链的发展,促进三产的协调均衡发展。鼓励集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,促进农民合作联合社等形式的大型联合社的发展。发展各类农产品的深加工、服务性生态旅游产业等多种门类的涉农行业,形成农业区域规模性发展。 (四)商标层次再提升,做大做强品牌。现代经济品牌效应体现越来越广泛,要想推进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,必须强化品牌意识。加大对合作社主体树立品牌的扶持力度,全面促进区域特色品牌合作社的发展,培育、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品牌化经营。 |